首页 > 乡村振兴 > 健康养生 正文

春季养生及防病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16-03-18 

  马治国宁夏中医院

  2016年3月18日
  “春三月,此为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”。
一、春季的时段
  根据我国的传统的季节划分方法,每年农历的一、二、三月,公历的2、3、4 月为春季。春季包括了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六大节气。
  二、春季的气候特点
  1、立春
  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6日前后,立春为春季的第一日,这时气候向暖,阳气始发,气温渐渐上升。人们可逐渐感到一个万物更新、冬眠动物开始复苏、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即将开始。
  春季为风向转变时期,低气压和高气压(气旋和反气旋)的变化频率在春季最高,因此,春季有风多、风速大、风向变化快和天气多变的气候特点,尤其是早春,气候变化更大,昼夜温差悬殊,天气乍寒乍热。所以,有“春主风”,“善行而数变”之说。严寒之余威尚未退尽,春日之阳光也尚未充沛,春风仍带着冬天的寒意,人们要注意气候的变化,以防气候乍变而引起的外感。
  2、雨水
  雨水,在每年公历2月19日或20日,时值“七九”期间,“东风解冻,冰雪皆散而为水,化而为雨,故名雨水”。此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已过,雨量逐渐增加,气温渐渐上升。
  3、惊蛰
  惊蛰,在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,惊蛰日已值“九九”,天气转暖,“雷鸣动,蛰虫(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)皆震起而出,故名惊蛰”。惊蛰时节万物复苏,草木生发萌芽,人类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,旧病也常常在这个时节复发,正所谓“百草回芽,百病易发”。
  4、春分
  春分,在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。春分有两重意思。一是说,春分这一天,白天和黑夜均等,各为12小时。另一种意思是说,春分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,它平分了春季。春分之日,天地间阴阳交合,春气调和,万物新生。人们可以晚点睡,早些起,多去庭院散步,使情绪舒畅,赏心怡情,才能与“春生”之机相适应,符合春季保养“生”机的道理。正如大文豪欧阳修对春分时节的精彩描述:“南园春半踏青时,风和闻马嘶。青梅如豆柳如眉,日长蝴蝶飞。”
  5、清明
  清明,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。《岁时百问》说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”。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阴雨潮湿,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,而乍暖乍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,发生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;春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、如白喉、猩红热、百日咳、麻疹、水痘、流脑等疾患的多发季节。在日常生活中,应多加预防。
  6、谷雨
  谷雨,在每年公历4月20日或21日。由于气温升高和雨量增多,人体在这段时间内更为困乏,所以要注意锻炼身体。谷雨也是种花养草的大好时机,春天种花,夏天赏花,能陶冶情操、焕发青春、活动筋骨、增强活力。
  三、春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
  冬去春来,万物复苏,阴消阳长,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应,向上向外疏发,各种生理功能逐渐活跃,新陈代谢日趣旺盛。
  (一)风为百病之长
  春季多风,多招致传染病发病
  中医学认为,“风为百病之长”。风邪是主要的外来致病因素,为百病的先导,其他邪气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。春季多见风寒、风湿、风温等合并兼挟为患。由于春天气候多变,天气乍寒乍温,加之人体在这个时节抗病能力下降,所以,春季正是流感、脑炎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和传播季节。
  调查资料还表明,早春时,白喉、麻疹、猩红热、肺结核等疾患的发病率,都远远高于其他季节。在“倒春寒”时,感冒、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尤多。
  春季是关节炎的好发季节
  特别是“雨水”时节过后,由于阴雨天较多,尤其是早春的南方,既寒冷又潮湿多风,风寒湿三邪俱全,侵入人体就容易导致关节疾病。现代科学已证实了关节痛的发作和恶化,是气温、湿度、气压等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的,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压和湿度两个要素的综合变化。早春季节正是气压低、湿度大的阶段。
  养生要“春捂秋冻”
  在此时节,人们应以“春捂秋冻”为养生原则,不可暴去衣服,应适当保暖,使人体在活动后稍有微汗,以开泄皮肤,使阳气能外泄,气机畅达。元代丘处机在《摄生消息论》中说:“当春之时,……天气寒暖不一,不可顿去棉衣。老人气弱骨疏,风冷易伤腠理,备夹衣遇暖易之,一重渐一重,不可暴去。”
  (二)春气易伤肝
  高血压、眩晕等病症多发
  肝木应于春时,从立春之日起,人体阳气开始升发,肝阳、肝火、肝风也随着春季阳气的升发而上升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血压、眩晕、脑中风等疾病大多都是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结果。春天高血压病多发,也容易产生眩晕、失眠等症。
  慢性肝炎患者往往症状出现或加重
  临床观察发现,一般慢性肝炎病人,每于春季则乏力,胁肋不适,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或加重,肝功能不正常。并常见鼻、牙齿、皮肤、上消化道出血、头痛、眩晕等, 中医认为这与肝阳上亢,藏血功能失调有关。
  精神病好发时节
  这段时间也是精神病的好发时间,研究表明,每年的3~5月份,精神病人的复发率极高,所以有“菜花黄,痴子忙”的民谚,因此调摄情志颇为重要。
  养生要顺乎肝之特性
  人们应顺应春季生机盎然的特点,多做户外活动,调摄情志。如野外放风筝、沐浴阳光、呼吸清新空气、嬉戏玩乐,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,迎天顺气、随风送忧。下棋也不失为此时的一种有益活动,其能解除郁闷,愉悦心情,开发智力,所以,古人有“善弈者长寿”之说,对于精神情志曾受过损伤及老年退休者最为适宜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,助益脾气,令五脏和平。
  (三)旧病易复发
  春季是由寒转暖的过渡季节,需要人体不断地进行调节,以保持平衡。有些慢性疾病,即通常所称的“宿疾”或“旧病”,每逢季节交换时,机体调节失常而容易发作。许多常见病如高血压、哮喘、溃疡病等都容易在此季节复发。
  春季,某些体质的人难以适应季节变化
  气血不足体质
  气血不足之人,平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,容易疲倦,说话无力,稍微活动即气喘、汗出、记忆力差,还常常感到头晕眼花,或心悸,或手脚发麻,妇女可有月经量少,色淡等,这与先天不足、劳累过度、重病久病等因素相关。这种体质的人调节功能较差,抵抗力及各系统功能低下。
  脾虚体质
  脾虚体质的人在春季也常常感到不适,其消化功能低下,容易出现胃口不好,腹部不适等症状,因而显得体质虚弱,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春季气候。
  敏感体质
  有些敏感体质的人在气候不稳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某些病态,如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乏力、激动、焦虑不安、精神抑郁、沉闷、头痛或偏头痛、晕眩、失眠、手足心出汗、面部潮热、皮肤过敏等。
  慢性病患者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
  不少人是慢性病患者,既不耐暑,也不耐寒,更难适应变化多端的春季气候,极易受邪而发病,如支气管哮喘,过敏性紫癜等。
  四、春季饮食调养的原则与方法
  春季冰消雪融,万物萌生,充满生机,人体也开始适应这种变化而变得“活跃”起来。由此人体的新陈代谢、功能活动也逐渐加强。如果此时能顺应季节的变化,选择相应的饮食调养方法,则对身体的健康是很有益处的。对于原来即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平时体质较虚弱的人,在从冬季过度到春季的过程中,由于消耗增加,而原来身体基础又较差,此时很容易出现“老伤复发”的情况。这时更加应该进行适当的饮食调养。
  (一)春季饮食调养的原则
  1、增加营养,使人体因春季消耗逐渐增加而损耗的能量及时得以补偿。
  2、中医认为“春以胃气为本”,因此应改善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。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,应有利于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,以保证营养品能被顺利而充分地吸收。
  3、春季湿度相对于冬季要高,易于引起湿温类疾病,所以饮食调养时一方面应健脾以燥湿,另一方面食补与药补也应注意利湿渗湿。
  4、针对原有慢性疾病患者的虚证,给予有关的食补与药补。
  5、食补与药补补品的补性都应较为平和,除非必要,不能一味使用辛辣温热之品,以免在春季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加重内热,伤及人体正气。
  (二)营养要素构成
  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
  早春时节,气温仍较寒冷,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。所以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,除谷类制品外,还应选用黄豆、芝麻、花生、核桃等食物,以便及时补充能量。
  重视优质蛋白质的补充
  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,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,因此,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,如鸡蛋、鱼类、虾、牛肉、鸡肉、兔肉和豆制品等。
  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
  春天,又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,气温变化较大,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,活力增强,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,所以,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。
  (1)维生素C
  小白菜、油菜、柿子椒、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、柠檬等水果,富含维生素C,具有抗病毒作用;
  (2)维生素A
  胡萝卜、苋菜等蔬菜,富含维生素A,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,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;
  (3)维生素E
 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,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,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,这类食物有芝麻、青色卷心菜等。
  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
  祖国医学认为,春气通肝,春季易使肝旺。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,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,所以“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”。而多吃酸味的食物,会使肝功能偏亢,故春季饮食调养,宜选辛、甘温之品,忌酸涩。饮食宜清淡可口,忌油腻、生冷及刺激性食物。肝开窍于目,若肝血不足,则易使两目干涩,视物昏花。所以《杏林箴言》说:“春令进补有诀窍,养肝明目是首要。”
  (三)春季饮食调养方法
  1、春季食补
  多采用时鲜蔬菜,如春笋、菠菜、芹菜等。
  食用动物性食品,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。
  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。
  要注意全面营养,宜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的食物。
  新鲜熟透的水果,有益于健康。
  饮食要养肝。
  鸡肝味甘而温,可补血养肝,是食补的佳品。以味补肝首选食醋,醋味酸而入肝,具有平肝散瘀,解毒杀虫等作用。菠菜具有滋阴润燥、舒肝养血的作用,如做汤加上动物血,可治疗肝气不舒。
 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,如能少量饮些酒,则可使肝中阳气升发。
五、情志调节
  原则:保持愉快,避免动怒,平和淡泊。
  顺应春天万物蓬勃的生机,舒肝升发之性。
  1、制怒养肝
  2、畅情解郁
  3、乐于知足
  起居调养
  作息:保证睡眠,提倡早起。
  居处:适度绿化。绿色植物可过滤放射线、消除杂音,吸收有害气体,杀菌。
  保持清洁,调适温度
  衣着:春捂
  运动锻炼
  多进行户外活动,亲近大自然
  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
  有调查发现,90%的人知道或听说过流感,但对其传染性和并发症并不了解,甚至对其认识存在诸多误区。而10%的人以为流感同感冒没有区别。其实,流感区别于普通感冒,其危害性远大于普通感冒。
  流感的特点
 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
 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经咳嗽、喷嚏等方式散播
  传染性强,传播面广,常常呈地方性流行,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
  流感与普通感冒一样吗?
  很多人分不清流感和普通感冒,常常会混淆,其实,流感和普通感冒截然不同
  流感症状
  流感的特点及危害
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
  ●咳嗽喷嚏中,病毒数十万
  国外有研究发现:一声咳嗽可散播约10万个病毒,一个喷嚏约含有100万个病毒;一个喷嚏可使飞沫以167公里的时速运行,在一秒钟内喷射到六米以外的地方,飞沫落在物体表面,人们若无意中触摸到再用手抠鼻子、揉眼睛,就有可能感染流感。
  呕吐腹泻,可能也是流感
  流感的种类有很多,其中胃肠道流感就是一种,如果没有并发症,胃肠道流感患者在发病后3至4天会渐渐恢复。老人、小孩与一些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因胃肠功能较弱,流感病毒会乘虚而入,“钻”进消化道引起消化道黏膜反应。
  ●呕吐腹泻,可能也是流感
  因此,胃肠道流感的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不适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。在平时生活中,我们不要一看到腹泻就认为是肠道感染,随便滥用抗生素,建议到医院进行大便检验查清病因。
  ●呕吐腹泻,可能也是流感
  ●治疗流感,尚未出现特效药
  到现在为止,治疗流感还没有什么特效药。对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流感患者来说,多喝水、多休息,像对付普通感冒那样度过急性期就可以了。
  流感的治疗与预防
  目前流感尚无特效治疗药物
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
  预防流感
  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流感样疾病发病率,减少不必要的用药。
  有关流感疫苗接种的时间
  由于接种流感疫苗2周后,可产生具有保护力的抗体,因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:我国大多数地区均应在每年10 月前开始疫苗接种活动,疫苗接种服务可贯穿整个流感高发季节。
  预防措施
  1、勤开窗户,保持寝室、教室的空气流通。每天通风至少2次,每次不少于20分钟。其次,保持居室的清洁卫生,尽量少开空调。    
  2、注意防寒保暖并勤晒被褥。
  3、注意个人卫生,要勤洗手,常用冷水洗脸,不随地吐痰、不随便拧鼻涕以减少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毒。
  4、加强体育锻炼,积极参加课外活动,提高耐寒能力,增强体质。
  5、饮食合理,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热开水,少吃辛辣油炸食物。
  6、劳逸结合,睡眠充足,不要熬夜。
  7、若有鼻塞、咽痛、发烧、头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时,要及早就医。
  8、尽量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。
  9、学校应加强晨检,发现流感病人要及时隔离和治疗,以减少传染源的存在。
  10、及早做好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。  
  流感期间的饮食
  1.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、稀粥、蛋汤。
  2.饮食宜清淡少油腻。
  3.保证水分的供给,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、鲜橙汁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,增进食欲。
  4.多食含维生素C、E及红色的食物,如西红柿、苹果、枣等。